目前分類:專欄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為了犒賞東軍將領,鞏固德川勢力,決定嚴懲西軍的諸侯,並且藉口將豐臣家的領地縮減。家康對於戰敗的西軍諸侯中,只有毛利家在吉川廣家的奔走交涉下,移封到周防長門五十四萬石;還有島津家因為地處偏遠,而且島津義久表現出不惜一戰的態度,讓家康對於島津家採取寬容的態度。

 

這次的領地分配,家康展現了莫大的權力,他儼然以天下諸侯之長在命令著。實權已經由豐臣家轉移到德川家,只是在豐臣家的家臣中仍然認為是家康是代管權力,按照秀吉的遺志,家康應該將權力還給秀賴。但是權力既然已經到手,家康哪裡還有交出來的道理。雖說如此,但家康仍然畏懼秀吉遺留在大阪的龐大黃金,那可是一股龐大的軍事資金!還有在暗地裡仍跟豐臣家往來的諸侯與浪人們。對於這些情勢,他知道他唯有等,等到秀賴屈服於德川家,或者是等到德川滅掉豐臣家。

 

在西元1603年,家康被冊封為征夷大將軍,一則建立新秩序,二則將豐臣家納入德川家(因為征夷大將軍是日本武家諸侯的最高領導者,而豐臣家仍屬於武家諸侯),三則奠定德川家的基礎。而這一些舉動看在豐臣家的眼裡當然不是滋味,但是大阪方面已經有人猜到家康的想法,於是積極地推動兩家的和平,促成兩家聯姻,最後家康把七歲的孫女嫁給十一歲的秀賴。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1600915清晨,大霧瀰漫整個關原。關原的地形是一個狹小的盆地,四周大多是西軍駐紮。這時西軍的總兵力是八萬人,而東軍的兵力是七萬人。但是小早川秀秋與吉川廣家在黑田長政的運作下已經答應倒戈,所以在西軍中有三萬人是不輕舉妄動的。在東軍方面,家康率領旗本三萬人在桃配山佈陣,但是這三萬人卻不是家康的精銳。家康將德川家最精良的部隊交給秀忠統領,希望秀忠由中山道出發,與家康在美濃會合,但是卻被真田昌信用計給絆住了。這個結果讓家康原本的步調被打亂,加上西軍的援軍在數日內就會到達,讓家康不得不速戰。於是家康命令井伊直政與松平忠吉率領數十人衝向西軍陣營,揭開這場戰役的序幕。井伊的衝刺讓福島正則及其他反三成的武將也開始調度軍隊,投入戰場。一場決定天下的戰役就此展開。

 

在兩軍交鋒初期,家康並沒有調動在桃配山的軍隊,一則是因為他對於這些豐臣舊將仍暗自戒備,二則是南宮山上毛利家的軍隊隨時能切斷家康的後路,所以遲遲不加入戰局。因為西軍的人數較東軍多,再加上西軍取得優良的地利,讓東軍節節敗退。此時家康心中十分憤怒:小早川秀秋跟毛利軍都按兵不動!於是家康命令砲轟松尾山,逼迫小早川秀秋表態。懦弱的秀秋在家康的威脅下發出攻擊西軍的命令,而歸屬在大谷吉繼麾下的四位大名,在開戰前早已和藤堂高虎達成叛變協議,於是西軍在不斷的叛變下,兵敗如山倒。於是這場決定天下的戰役,竟然在半天內就結束!東軍獲得勝利。

 

這個結果不但讓家康感到意外,也讓當時正在南部家搞怪的伊達政宗感到驚訝。若是關原之戰超過半個月,伊達政宗便能吞併南部家,橫掃日本東北,具有與家康抗衡的實力。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完成天下統一的秀吉,性格越來越自大,更想超越信長,於是秀吉開始計畫出征朝鮮,然後攻打明朝,消滅中國。希望藉由廣大的領土來養他的武士團。於是,秀吉發出攻打朝鮮的命令,全日本的武將都必須參與此役。而且將關白一職讓與外甥豐臣秀次(秀吉養子),自任太閣(秀吉尊稱),希望能親自渡海指揮作戰。隔年,正式渡海攻打朝鮮,小西行長攻入朝鮮京城,開始為期七年的戰爭。其中因為許多因素曾經停戰、休戰,但是前後七年,許多武將在那裡度過七年的苦戰日子。但這七年,也是造成日後關原之戰的遠因之一。

 

侵朝之戰時,武將在朝鮮打仗,而秀吉在日本卻不時舉辦賞花大會,以及建築華麗的伏見城。而且因為豐臣秀賴的出生,讓關白豐臣秀次心中不安,最後秀吉因為聽信秀次謀反的謠言,所以命他在高野山自殺,而且殺光他的妻妾,連襁褓中的嬰兒也無法倖免。在誅殺秀次的同一年秀吉患病,隔年,中國和日本談判破裂,秀吉憤而再度增加援軍,擊退明朝的軍隊。但是在沒多久,秀吉的病勢轉重,於是轉而要求各大名對秀賴宣誓效忠。

 

宣誓的三天後,秀吉病逝。在經過一番討論後,五大老(五個顧命大臣: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及宇喜多秀家)及五奉行(五個秀吉寵信的行政官員: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前田玄以、淺野長政及增田長盛)向遠征軍發出撤退的命令。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完成天下統一的秀吉,性格越來越自大,更想超越信長,於是秀吉開始計畫出征朝鮮,然後攻打明朝,消滅中國。希望藉由廣大的領土來養他的武士團。於是,秀吉發出攻打朝鮮的命令,全日本的武將都必須參與此役。而且將關白一職讓與外甥豐臣秀次(秀吉養子),自任太閣(秀吉尊稱),希望能親自渡海指揮作戰。隔年,正式渡海攻打朝鮮,小西行長攻入朝鮮京城,開始為期七年的戰爭。其中因為許多因素曾經停戰、休戰,但是前後七年,許多武將在那裡度過七年的苦戰日子。但這七年,也是造成日後關原之戰的遠因之一。

 

侵朝之戰時,武將在朝鮮打仗,而秀吉在日本卻不時舉辦賞花大會,以及建築華麗的伏見城。而且因為豐臣秀賴的出生,讓關白豐臣秀次心中不安,最後秀吉因為聽信秀次謀反的謠言,所以命他在高野山自殺,而且殺光他的妻妾,連襁褓中的嬰兒也無法倖免。在誅殺秀次的同一年秀吉患病,隔年,中國和日本談判破裂,秀吉憤而再度增加援軍,擊退明朝的軍隊。但是在沒多久,秀吉的病勢轉重,於是轉而要求各大名對秀賴宣誓效忠。

 

宣誓的三天後,秀吉病逝。在經過一番討論後,五大老(五個顧命大臣: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上杉景勝及宇喜多秀家)及五奉行(五個秀吉寵信的行政官員:石田三成、長束正家、前田玄以、淺野長政及增田長盛)向遠征軍發出撤退的命令。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在本能寺之後的一個月,織田家重臣在清洲開會,此時秀吉仗著消滅明智光秀的功績,加上丹羽長秀的支持,排擠擁立織田信雄的柴田勝家,遂擁立織田信忠的兒子織田秀信當織田家的新家督。但這讓爭權失敗的柴田勝家十分不悅,於是兩人在清洲會議的隔年爆發了賤岳之役,在此役中,柴田勝家因為兵力調動不及,再加上手下大將前田利家背叛而輸掉這場戰役。最後北之庄城陷落,柴田勝家在天守閣上切腹自盡。       

 

接著,秀吉和支持織田信雄的德川家康在小牧‧長久手交戰,秀吉軍戰敗,接著秀吉的岡崎城偷襲軍也失敗,但是秀吉那時已經統一了織田家並且勸降毛利及上杉家,聲勢正旺,所以家康在經過評估後,決定談和。此時,奧羽的伊達家家督伊達輝宗將家督之位讓與兒子伊達政宗,本年伊達政宗十八歲。

 

隔年,秀吉任關白,並且將統一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勸降,納入羽柴家的領土。而更利用既有威勢逼迫家康稱臣,但家康仍舊不屈服。直到家中重臣石川數正出奔至秀吉處,家康才重新思考對秀吉的戰略。同年,伊達政宗在人取橋苦戰,擊敗二本松、佐竹、蘆名的聯軍,伊達輝宗在此役中被二本松義繼挾持,做為人質,但輝宗卻命令槍隊開槍,自己重彈身亡。但經此一役後,奧羽大名的實力被削弱。在九州,島津義久去年在沖田畷之役時,擊敗龍造寺家,龍造寺家家督龍造寺隆信陣亡;而一年後又擊敗大友宗麟的軍隊,幾乎統一九州。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擊敗武田家後,織田信長將織田家的家督之位傳給其子織田信忠,將美濃及尾張的統治權交給他,自己則在近江另建安土城,方便控制京都。此時,毛利家挾帶著強大的水軍和織田家的九鬼嘉隆在木津川口決戰,織田軍大敗,接著上杉軍統一了能登,然後在手取川與織田軍大戰,織田軍又敗。但此時已然進入冬天,謙信退回越後,隔年謙信死亡,上杉家陷入奪位鬥爭,無力出兵。而毛利家則於同年七月在木津川口,被織田軍打敗,接著信長派出明智光秀討平丹波、若狹等地諸侯。

 

兩年後,信長派秀吉討伐毛利,並讓本願寺顯如上人屈服,放棄跟織田家對抗。此時信長霸業如日中天,除了命柴田勝家攻打上杉家、秀吉攻打毛利家、丹羽長秀入侵四國外,自己則率領本軍與德川、北条共滅武田家,將武田一族趕盡殺絕,又命瀧川一益攻打北条家。

 

信長將所有的部隊都分發出去攻打其他大名時,為了慶祝武田家被消滅,信長邀請家康到安土城遊玩,並且到京都去拜謁天皇。此時,秀吉向信長徵求援軍,並要求信長出征。於是信長命令明智光秀的部隊增援秀吉的軍隊,且計畫率軍出征。信長進入京都後,向天皇呈報武田家滅亡的捷報,也接受公卿(天皇系統的官,稱為公卿)的祝賀,信長當時也是很高興,也很自信,於是只帶了數十個侍衛進入本能寺,等待數日後領軍攻打毛利家。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織田信長奪下稻葉山城後,戰國的大勢便幾乎是由織田家所主宰。

 

        筆者先談談桶狹間之役到信長攻下美濃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先是長尾景虎繼任關東管領上杉家,改姓上杉。再來是第四次川中島之役,武田信玄逼退上杉謙信,統一北信濃。

 

沒多久,松永久秀謀殺足利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而擁立足利義榮當第十四代將軍。同年,武田家攻陷箕輪城,入侵上野。這時,上杉謙信雄霸越後和越中,武田信玄則統一信濃、甲斐、及附近諸國的一部份領土,北家擊敗里見家及扇谷上杉家,稱霸關東。北方與九州仍是混戰不休。而盤踞西國的毛利元就成為十國大名。最重要的是:織田家和德川家達成共識,雙方結盟(清洲同盟),約定兩家合作,共分天下。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是讓人那麼想不到,人稱尾張大傻瓜的他,居然在桶狹間殺了今川義元!此舉不但震驚了戰國諸雄,也讓尾張的織田信長聞名天下!

 

今川義元是東海道第一霸主,統轄遠江、駿河及三河等地,原本今川家不過是駿河的守護大名,在他的努力下,把今川家的勢力推上高峰,就連武田信玄對他也深為忌憚。永祿三年,今川義元整軍上洛(到京都朝見天皇及將軍,意為控制天下),動員三萬軍隊,打算消滅阻礙上洛的大名。當時,武田信玄最多能動員的兵力是兩萬人,上杉謙信亦同,而西國的毛利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因此今川義元認為挾此兵力,足以睥睨天下!事實上也是如此,當織田家在今川家入侵尾張後,城池一個接一個地地陷落,看在織田信長的眼中,也是十分著急。

 

就當義元因為捷報頻傳而自得意滿之際,又因為當地的民眾來呈現酒食而更顯的高興!在他眼中,這就是勝利的意味,那個常跟他作戰的織田家終於要被踏平。在陶醉勝利的時刻,忽然加下起雨了。今川義元便下令全軍在此休息,因為距離戰場甚遠,所以今川義元放縱士卒們狂歡喝酒。        就像是獵食動物一樣,織田在黑夜中悄然行軍。到了桶狹間時,今川軍已經無戰鬥能力了!織田信長高聲地鼓動士兵們的戰意,一聲令下,直取今川義元大營。而心情正好的今川義元聽到織田軍的殺戮聲居然認為是士兵們喝酒鬧事,正要叫人去解決時,織田軍衝進來,一陣混戰之下,今川義元被殺死了!砍下今川義元首級的士卒叫著:今川義元陣亡了。一時間今川軍的軍心瓦解,五千人逃的逃,被殺的被殺。總之,在此役之後,今川家的威勢下滑,而其子今川氏真也不思振作,終於導致今川家被德川、北条與武田瓜分。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仁之亂掀開了戰國時代的序幕。

 

應仁之亂是細川家與山名家的權力鬥爭。當時細川家是室町幕府管領(幕府中的最高職位),而山名家是四職(是守衛京都的四個重要大名,地位僅在管領之下),兩家因為在幕府中的權力分配不均,而大動干戈,將京畿附近的大名全部牽扯進去,連繁華的京都也慘遭蹂躪。兩派互鬥了十餘年,直到兩家的家督(領袖)都相繼死亡才告終結。但是對於戰國下克上的風氣已經起了一定的作用。應仁之亂後,京畿大名的實力下降,家中的權臣伺機掌握家中大權,為下克上提供一個良好的溫床。

 

應仁之亂後,北早雲以浪人身份,謀奪了相模國,成為當地的守護大名。隨後齋藤道三以賣油翁起家,取得美濃國。兩人的崛起,象徵著部分守護大名的式微,家中權臣崛起,也因此在戰國初期,許多大名都致力於統一家族,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武田家的武田信虎,他繼任家督時,家中的派系分歧得很嚴重,甚至有人反對他的繼位,所以武田信虎致力於統一武田家及削平甲斐國內的小大名,為武田信玄的霸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同之前提過的,神話是一個達到智慧的路徑,它引導我們去瞭解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由神話,我們可以窺視真理,去尋找我們已經遺忘的一部份,別把它當成故事,而是要去看懂它,瞭解神話本身,去掌握生命的意義,去理解宇宙的奧秘,然後人類就會學著謙卑,知道真正的真理在哪,去追求它,讓它成為我們的精神導師。

 

        所以對於神話,我們實在有必要對它重新做出詮釋,讓大家瞭解所有神話的一切。例如婚姻,坎伯認為:現在的人對於婚姻太過重視物質,只認為婚姻是兩人因為性而結合,然後因為孩子,所以辛苦地工作,等到孩子大了,兩人空虛極了,於是妻子紅杏出牆丈夫在外偷腥,這是不對的坎伯說中國人的太極圖,乃是代表男女結合且圓融,而真正的夫妻關係也應該是如此,夫妻的關係應是心靈上的結合,是心靈上的相互契合,而非肉體、物質方面的交換而已。

 

        對於土地的認同,坎伯引用了西雅圖酋長的回復信為例,他認為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萬事萬物。沒有地,我們無法站立;沒有空氣,我們無法呼吸;沒有萬物供我們食用,我們無法生存。所以,為了祈求大自然能夠安定,也為了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所以舉行祭典來感謝諸神的庇佑,但是時至今日,人類對於這樣的行動感到可笑,甚至嗤之以鼻,認為這是落伍的想法。就如同賽珍珠在大地中描寫的王龍,他對大地充滿感激,他覺得大地是他的家,他永恆的歸宿;但他的兒子卻只想著如何賣田產,享受繁華的日子。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話並不是單純地只受到宗教或歷史的影響,它甚至受到大環境以及政治的影響,它的走向除了反映史實外,更彰顯了文化和政治,甚至是大環境的問題。以下我舉基督教的演變,來瞭解這種更深入的神話意義。

 

基督教    基督教是耶穌宗教改革後的名字,而基督教正是源自於猶太教。耶穌不滿猶太教專斷的教義,於是力主改革,發展出基督教。而十七世紀的宗教改革後,為了區分新教和舊教,於是稱羅馬教廷所倡導的為天主教,而稱新教為基督教,所以要瞭解基督教的形成,必先從基督教的源頭——猶太教說起。

 

猶太教是一個一神教,但是它並非一開始便信奉一神,而是從出埃及後才算是希伯來人正式形成一神教。在出埃及記之前的創世紀僅只是虛構神話是宗教始祖為了佈道的經典,因此我認為真正地凝聚一神信仰的是摩西,摩西為了凝聚希伯來人的民族意識,進而創立了一神教。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話中常常隱含著我們所不知道的歷史,對於史家而言,神話保留了上古時代的歷史,而經由考證與詮釋,我們可以逐步地拼湊出歷史的原型,例如:宙斯發動戰爭,將其父克羅諾斯推翻,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勢力,後來克羅諾斯逃到拉丁平原,為羅馬帶來了黃金時代。這個神話的原型很有可能是:在希臘原本有某個極具勢力的部族,他們是所有部落的領袖(代表克羅諾斯),但是也有另一支屬於同樣部落的支族正漸漸強大(代表宙斯),而勢力較大的部族常常欺壓較弱小的部族,因而使得兩個部族對立,最後兩個部族發生戰爭,舊有的部族戰敗,逃向義大利,而新的部族建立了自己的威望,成為部落了領袖。而經過一代代的訛傳或渲染,漸漸使之成為英雄,再加上人對神的需求(祈求降雨),所以便讓宙斯成為雷神,主宰天地。又如我們所熟知黃帝戰蚩尤的故事,它可能也是一則變相的歷史,亦即:黃帝和蚩尤分屬兩個部落,而這兩個部落的圖騰物就是蛇(代表黃帝)與牛(代表蚩尤),因此在記述神話時,變成了殘暴的蚩尤與中國人的始祖黃帝的正義與邪惡之戰。但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的禍端應該是爭取共主權,為了取得權力,兩大部族起了爭執,於是兵戎相見,然後蚩尤戰敗了,所以被黃帝(歷史的詮釋者),說成大惡人。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神話是依照歷史而變遷,這是因為人的勢力介入了神的領域,把神話當成神主牌,使得神話改變了。例如:日本神話大多出於《古事紀》、《日本書記》,這兩本書中的中心精神:天皇是神的子孫。為了詳述天皇的由來,這兩本書用了世系的觀念,即天照大神命其孫接掌人世,其孫之孫即為神武天皇,這說明了:天皇之所以能有天下,是因為其為神之子孫。這不但為天皇世家奠定了萬世一系的基礎,更確定了天皇的正統性。而這個神話的編纂就是為了鞏固王權。如同中國皇帝在泰山封禪,乃是為了確立王權,並非因為泰山的神明特別高貴。換句話說,有些神話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乃是為了某些歷史、政治上的目的。

 

所以,以上的例子在在證明神話的原型是人類醜陋的一面,但是藉由歷代的哲人修改與再造,神話變得充滿睿智,而且充滿了人生的哲理沒有一個神話的原型是完美的但是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我們才了解到什麼是完美,藉由不完美的原型去成就完美的神話,就如同我們以不完美的身軀,要尋找完美的真理一般,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神話的原因之一。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原始宗教中,人們崇敬自然、動物等一切生物或非生物,甚而認為他們具有神力,之後人們開始發展,漸漸地以人為神,等到人類以征服者的姿態稱霸地球時,人類開始認為所有的一切是經由自然神祇所賦予的。但是自然神何其多,怎麼去平衡及調節神的力量呢?於是人們創立了眾神之王,正如人類擁立首領一般,神擁立了他們的王來統治祂們。

 

在神話的演進也是經由崇敬萬物、自然神、神王的階段,建立了完整的神世界,而希伯來的神話更演變成一神獨尊。所以宗教也是從世界萬物的崇拜,進化到自然生物神,衍生出眾神,產生了神王,甚至更進一步地建立一神教。換句話說,宗教和神話都是基於同一種心態被製造出來的東西。

 

宗教的含意在某種程度上是使用儀式,使得神和人能夠溝通,也就是說,藉由宗教的儀式,我們可以建立與神的關係。但是宗教的儀式乃是建立神與人的溝通管道,因此在宗教之前就必須要有神靈的存在,神靈的存在便是宗教的起源,所以宗教是有了神話之後才得以確立,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神話可以引導出一個宗教。而一個宗教在創立之後,大多會面臨到神話不足的狀態,所以便著手創造新的神話,而後經由後人的改編或潤飾,成為我們現今所看到的神話故事。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話的來源一直是困擾許多學者的問題,也因此發展出許多的說法,例如上述所說的:腐化的歷史、寓言等,但都不足以述說所有神話的來源。但統計目前的說法,有:歷史說、自然說、宗教與禮儀說以及弗洛伊德和榮格利用心裡學解釋神話,還有利用人類演化而推測神話的起源。每一種說法都有其依據,但是卻又有其不相容的例子,為此,許多的學者傷透了腦。可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去探討神話的真意,我們可以知道,根本沒有辦法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去總括神話的起源,因為神話是如此地浩瀚無涯,所以一切的說法都有可能是神話起源的原因。

 

再者,知道神話的起源,對現在的你又有什麼實質上的用處呢?例如:你藉由黃帝戰蚩尤的神話,推測上古時代的一場轟轟烈烈的戰事,這對於史學家有用,但對於普通人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嗎?又例如你藉由世界各國的神話,臆測在上古時候可能發生世界性的大洪水,對於身處現在的你,有任何實際上的感覺嗎?所以可以說:去探討神話的起源是無意義的,重要的是怎麼去解讀神話,知道神話的意義。

 

正如上一節所述說的,神話的意義在於啟示真理的途徑,引導我們進入真理之路。喬瑟夫‧坎伯曾說:「現今的社會問題之一是:人們對心靈內涵並不熟悉。反而對每天都發生的事和問題感興趣。」正因為如此,一些神棍如:宋七力、麻原彰晃等才會壯大,一些不良教派才會興起。而我們要如何去提昇自己的心靈呢?坎伯認為:就是讀文學作品與神話。唯有在神話與文學作品中,人們在能真正地接收到前人所留下的智慧。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來說,神話常常被認為是虛構的、不真實的故事,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是根本不直一哂的,而在儒家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基督教、天主教排斥其他宗教的結果下,神話的價值被壓的很低;而在某些比較具觀察力史學家眼中,神話變成了「遺忘的歷史」、「腐化的歷史」,以為神話中的諸神都是古代的英雄被神格化的後果,例如: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而較具科學眼光的人認為神話是先民對自然的崇敬,進而加以神格化的結果,例如:希臘神話的雷電之神——宙斯;也有一些人認為神話不過是寓言罷了!

 

然而神話的價值就如此地膚淺嗎?神話的意義就只是無稽之談、腐化的歷史、寓言、先民的崇敬?我們認為上古時代的先民,累積幾百年的的智慧,就只有創造這些死板板的故事?更有趣的是:這些死板板的故事不但沒有被幾千年來的人所捨棄,甚至得到古希臘哲人、現代的心理學家等的青睞。這到底是為什麼?

 

再由神話的字義來解釋,英文中的Myth源自希臘文的神話Mythos,有語言、文字、故事的意思,而且與印歐語系中的Meudh相應,意味著:反省、思索、考慮;而對中文而言,神話的字面解釋便是:神所說的話語,亦即神聖的、具有權威的話語、文字;希臘文中上有 Mythologia一辭,意為講述故事,而所說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下是真實的、具有權威的、發人深省的、使人肅然起敬的。

koi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