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神話常常被認為是虛構的、不真實的故事,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是根本不直一哂的,而在儒家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基督教、天主教排斥其他宗教的結果下,神話的價值被壓的很低;而在某些比較具觀察力史學家眼中,神話變成了「遺忘的歷史」、「腐化的歷史」,以為神話中的諸神都是古代的英雄被神格化的後果,例如:中國古代的三皇五帝;而較具科學眼光的人認為神話是先民對自然的崇敬,進而加以神格化的結果,例如:希臘神話的雷電之神——宙斯;也有一些人認為神話不過是寓言罷了!
然而神話的價值就如此地膚淺嗎?神話的意義就只是無稽之談、腐化的歷史、寓言、先民的崇敬?我們認為上古時代的先民,累積幾百年的的智慧,就只有創造這些死板板的故事?更有趣的是:這些死板板的故事不但沒有被幾千年來的人所捨棄,甚至得到古希臘哲人、現代的心理學家等的青睞。這到底是為什麼?
再由神話的字義來解釋,英文中的Myth源自希臘文的神話Mythos,有語言、文字、故事的意思,而且與印歐語系中的Meudh相應,意味著:反省、思索、考慮;而對中文而言,神話的字面解釋便是:神所說的話語,亦即神聖的、具有權威的話語、文字;希臘文中上有 Mythologia一辭,意為講述故事,而所說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下是真實的、具有權威的、發人深省的、使人肅然起敬的。
經過以上的的解釋及推論後,我們可以大略知道,神話並非完全是「虛構的」、「遺忘的歷史」、「寓言」等,而是一種具有權威,藏有先民智慧,甚至隱含終極的思想的語言文字。二十世紀的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認為人們是為了在神話中找尋某種意義,所以去讀神話,並非看故事,而是藉由神話接觸永恆、發現自我、參悟生死、體觀神性。也就是說,透過神話,我們可以得知先民數百年中對自然的領悟,然後去思考自然的奧妙、咀嚼存在的經驗、學習尊重生命的智慧,讓我們的思想更接近「終極的真實」——即是超越一切時空、語言、文字的真理,達到佛家所謂「大智慧」的境地。